

運用環境科學的技術或專業知識,采用現場踏勘、檢測、實驗模擬、成分分析等技術手段,對非法傾倒事件造成的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涉及的專業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確定非法傾倒物的污染物性質,評定生態環境損害范圍和程度,評定污染治理成本,制定防止損害擴大、修復生態環境的措施或方案。助力監管部門打擊污染環境犯罪,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十三五期間,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進綠色制造,工信部2016年9月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決定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的,以企業為建設主體,以公開透明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和標準體系為基礎,保障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規范和統一,以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為綠色制造體系的主要內容。
隨著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危機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嚴重,幾近無處不在。由于全球變暖,我們正在經歷熱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災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全球平均氣溫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變暖水平保持在相比工業化前不超過1.5℃以下的可能性迅速降低,人類跨越不可逆轉的翻轉點的風險也在增加。
土壤地下水修復為采用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轉移、吸收、降解或轉化地塊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的過程。
為有效防范環境風險事故發生,迅速、有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環境風險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確保環境安全。
斯坦德生態環境以“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為技術路線。主要通過微生態系統的修復技術,水生動植物(納污生態浮島、沉水植被、人工濕地等)曝氣增氧等技術綜合治理來消減水體的污染負荷、恢復健康的水生態系統和水體自凈能力。水體完整的生態系統建立后再對其進行后期運營維護,從而達到長治久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