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碳達峰、碳中和話題受到強烈關注以來,除溫室氣體(GHG)排放(碳排放)這個最為重點的基準概念之外,另一個高頻提及的詞匯就是“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尤以產品碳足跡備受關注。
那什么是產品碳足跡呢?
是指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life cycle)內涉及的各種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以二氧化碳當量(CO2e)表示,包含原料及獲取、生產、銷售、使用、處置及再利用等階段,可以形象得理解為“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生命周期。
為什么企業要關注產品碳足跡呢?
01國內因素
在中國兌現“3060”承諾的過程中,除了對重點企業直接形式的控排、減排外,提高能源利用率及使用清潔能源是另一項不可或缺的同步措施,而碳足跡就是其最具體化的數字表征。
02國際因素
歐盟將根據今年3月已達成協議的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水泥、鋁、化肥、鋼鐵、電力等產品征稅,也就說我們所說的“碳關稅”,相關執行從2023年開始試點,并將不斷擴大征收涉及的產品范圍。雖然歐盟CBAM將對已經實施碳排放交易的國家實施相應的抵扣措施,但中國現有的全國性碳市場交易及定價目前僅涵蓋電力行業,其他領域在國內相關碳市場政策還未明確情況下,未來影響的不確定性極大。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相關產品的貿易行為必當首當其沖,留給相關企業進行碳足跡準備工作的時間也僅有半年。
因此,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在同時應對國內外相關政策要求時,詳細了解產品的碳足跡,減少產品相關的GHG排放,是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經營成本的必要措施。
產品碳足跡對于企業有哪些益處?
01產品競爭力增強
在企業招投標、申報科研平臺/項目、獲取政府高新補貼等領域,有明確的加分項。
02產品屬性增值
碳足跡與低碳產品、綠色產品等認證掛鉤,提高了產品本身的附加值。
03引導企業節能減排
幫助企業識別高耗能等生產環節,制定節能減排措施,降低經營成本。
04品牌宣傳
踐行企業對于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終極責任。
05應對貿易壁壘
從容應對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等綠色貿易壁壘。
碳足跡體系參考標準
一般會涉及到以下幾個標準:
說明:由于目前國內沒有非常完善的碳足跡評價的國家標準,僅在個別產品及地域有少量標準可以參考,因此當前產品碳足跡評價根據不動階段的執行內容參考對應ISO標準進行。
一份碳足跡的報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關于“系統邊界”的說明
在參考ISO 14064-1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時,一般會涉及到3個領域的排放類別,在進行邊界確認時需做盡量全面的數據收集。
備注:目前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面,基本以范疇一和范疇二為主,范疇三由于涉及細分項較多,且單項不確定性大、溯源性差,在實際核算時可納入的項目相對有限
番外聊一聊“碳標簽”:
產品碳足跡的最終量化數據以標簽的形式在具體的單位產品上進行體現,表明其生命周期階段所產生的GHG總量。(歐美日韓等國家已經陸續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碳標簽制度,其涉及的商品種類也在不斷增加。